近日,我院青年教师何自国以第一作者在材料科学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jcr q1,中科院二区,影响因子6.4)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in coal-based humic acid-derived carbon dots”。以上工作得到安徽省铜基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建设协同创新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铜陵学院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支持。
(https://doi.org/10.1039/d4tc00787e)
以煤基腐植酸为原料、硼酸(ba)为分散基质,采用简单、绿色、大规模的方法制备出煤基腐植酸衍生碳点(hacds)长余辉室温磷光材料。结果表明,180 ℃加热条件下,hacds与ba间形成b-c键,提高了hacds激发态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和系间窜跃的效率;ba高温分解生成的非晶玻璃态b2o3有助于保护hacds的激发三重态免受非辐射失活;hacds/ba-180的长余辉室温磷光发射行为是由n®p*和p®p*跃迁共同作用的结果;hacds表面含有大量的酚羟基,易被h2o2氧化成三重态c=o;hacds浓度为0.25 mg·g-1时,hacds(h2o2)/ba-180的磷光寿命为632.20 ms,余辉时间为9 s,磷光量子产率为7.6%,其在多级防伪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何自国,博士,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新型传感与智能检测团队、化学合成及应用团队成员,安徽省科技专家库成员,目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光电材料的设计和能源储存材料的研究,现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在carb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nano select、materials letter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2篇,拥有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项。 (撰稿:孙建 审稿:张少伍 王东生)